首页 考情资讯 2020年陕西理工大学专升本招生简章公布!

2020年陕西理工大学专升本招生简章公布!

作者: 陕西专升本 更新时间:2020-07-23 08:00:00 分类:考情资讯

2020年陕西理工大学专升本招生简章公布!简章内容包括陕西理工大学2020年专升本招生计划及2019年录取情况、院校介绍、专业介绍等信息,陕西专升本整理如下:

陕西理工大学2020年专升本招生简章

 

陕西理工大学2020年专升本招生计划及2019年录取情况

专业名称

科类

2020年招生计划

2019年录取情况

2018年录取情况

招生计划

省控线

最高分

平均分

最低分

最高分

平均分

最低分

英语

文史

40

110

249

235

230

251

238

233

学前教育

文史

170

163

240

211

199

未招

未招

未招

会计学

文史

60

125

255

238

234

未招

未招

未招

财务管理

文史

60

135

254

235

229

未招

未招

未招

物流管理

文史

30

145

未招

未招

未招

未招

未招

未招

通信工程

理工

70

130

281

260

247

未招

未招

未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理工

90

137

281

260

250

231

226

221

土木工程

理工

160

150

280

250

231

未招

未招

未招

工程管理

理工

150

140

285

260

195

287

251

24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理工

120

144

283

265

255

254

249

245

会计学

理工

30

100

278

267

261

未招

未招

未招

 

学校简介

 

陕西理工大学坐落在世界特色魅力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汉中, 是全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1958年,为解决陕南基础教育师资和其他急需人才,汉中大学成立,1978年更名为汉中师范学院;1965年,适应三线建设战略需要,北京大学汉中分校在汉中设立,1978年北大分校撤离后,在原址建立陕西工学院;2001年,汉中师范学院与陕西工学院合并组建陕西理工学院;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陕西理工学院更名为陕西理工大学。2019年,学校在陕西省内实现一批次本科招生。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36.1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68.49万平方米。现设有17个学院和2个教学实验实训中心,62个本科专业,全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

学校坚持“立足陕西,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秉承“明德、砺志、博学、笃行”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现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经济学、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等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6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名牌专业, 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学院,10个省级教学团队,12名省级教学名师,1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校以来,学校累计为国家培养了13万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绝大多数已经成为所在行业、部门或地区的业务骨干、学术带头人和优秀管理人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深入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工程。生物学为“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拥有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机械工程等7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省级重点学科(特色学科)。1个省部共建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秦巴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培育),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实验室,2个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文科哲学智库,1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基地,1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拥有27个省级研究中心和服务平台。

学校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十三五”以来,学校先后承担、参与合作国家级科研项目8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49项,发表学术论文4326篇,其中被SCI等四大索引收录1153篇,出版著作和教材403部,获得授权国家专利1835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27项;获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个。《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

学校始终以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坚持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在秦巴山区自然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工业应用技术开发研究、汉水流域文化史及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5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91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62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94人,其中教授141人。现有双聘院士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外聘),“三五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14人;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曾宪梓教育基金、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陕西省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青年科技新星等荣誉称号获得者40余人。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理念,重视国际学术与文化交流。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高校建立并保持合作与交流关系,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常年聘请外籍专家及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任教、讲学,促进了学校的学术交流与对外融合。

新时代,学校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抓“双一流”建设重大机遇,坚持内涵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治理体系建设,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努力创建以工程教育和教师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实现学校事业发展新突破。

 

专升本招生专业及学院简介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成立于2002年4月,现有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和学前教育3个本科专业,招收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管理4个专业的教育硕士,承担全校教师教育专业教育类公共基础课。

学院现有教职工近40人,高级职称教师占近40%,博士及博士在读5人,入选陕西高校第二批“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1人,引进陕西省特聘教授1人、汉江学者特聘教授4名。获批陕西省首批辅导员工作室1个。近年来,学院教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各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SSCI、SCI、EI、CSSCI全文收录、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等3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获省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奖20余项。

学院设有2个系、4个专业教研室、1个实验教学中心、1个校级师范生技能平台、3个校级研究所、30余个本科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和7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拥有800余万元的教学设备资产和两百余万册图书资料。

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813名、教育硕士研究生28名。近年来,本科生获“华文杯”全国师范生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省部级以上奖项30余项,硕士研究生获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等省部级以上奖项4项。

●学前教育(师范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根据新时代高质量学前教育发展的人才需求,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儿童和学前教育事业,具有健全的人格、扎实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学前教育理论素养和保教实践技能,能在幼儿园、学前教育行政机构、早教培训及儿童福利机构等各类学前教育机构,从事保育、教育、科研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主干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教育史、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游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等。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学制二年,修满学分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幼儿园、早期教育机构、儿童教育与康复机构、儿童福利院及幼教产品研发机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其它相关企事业单位。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4人(含3名外籍教师),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60人,占比70%以上。

学院现有英语和日语两个本科专业,设有英语系、日语系、大学外语教学部、研究生外语教学部、语言实训中心等机构,具有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培养两个办学层次。现有图书资料2.4万余册,电子读物219种,建有17个网络化语言实验室。

学院现已建成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重点学科,1个校级一流专业,5门校级精品课程。近年来,10余位教师获校级“十佳教学能手”“教学名师”称号,2位教师获陕西省“教学名师”称号。近三年,外语学院教师获各级各类奖励80余项,出版专著和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部)篇,承担部省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校级科研、教改项目30余项。

多年来,学院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狠抓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以创建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优质课程为突破口,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形成了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优良的教学传统。迄今为止,已为国家累计培养四千余名毕业生,大多数已成为教育行业的骨干和企事业单位的精英。

学院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加州工艺大学、日本富士常叶大学、韩国草堂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派出30余位教师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留学进修及从事涉外工作。近年来,已选派100余名学生赴美国、日本、台湾、泰国、波兰等国家和地区出国交流学习、攻读学位。英语专业学生可选择赴美带薪实习、对外汉语教学实习、赴台交流学习和出国攻读双学位等项目,日语专业学生可选择赴日带薪实习、“3+1”和“2+2”等出国交流学习项目。

学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已建立校外实习基地21个。2012年以来,学院承担“国培计划”“省培计划”“校本研修”等项目,为地方基础教育英语学科培训500余名中小学教师。与当地外事、旅游等部门共同筹建了汉中市翻译工作者协会,为地方企事业单位提供外语培训、景区外语翻译等服务工作,为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英语(师范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熟练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胜任中小学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等与英语语言文学相关的教学、研究以及其他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听力、写作、口语、语法、阅读、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翻译、语言学导论、学术论文写作、英语教学法、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等。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学制二年,修满学分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在教育、文化、外事、商务、新闻出版、旅游等领域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始建于1983年,是省内较早开设管理学科教育的高校之一。2016年获批校级创新创业试点学院。设有工商管理类(大类招生)、工业工程、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4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商务专业为陕西省“一流专业”培育项目,会计学专业为学校特色专业、“一流专业”建设项目。目前,学院已形成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培养层次,在校本科学生2100余人。

学院共有教职工7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占比90%,硕士研究生导师18人。学院设有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中心,拥有教学仪器设备共500多台件和30多套管理学科实验教学软件平台,总值700余万元,形成了涵盖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实验教学区、现代工业工程与物流实验区、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区、现代服务业实验教学区等多功能、虚实结合、现代化的实验教学基地。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创新和应用能力培养,先后在省内外建立有30多个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聘请企业实践导师20多人参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实践环节教学指导。

学院始终坚持科研带动教学,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始终坚持应用型、复合性和国际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将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放在学院工作的核心位置。坚持综合素质培养与专业素质并重、理论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并重,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形成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外实践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重视教育教学改革,设有国际注册会计师(ACCA)实验班,积极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学科专业科技竞赛等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核心竞争力,每年有300多人次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国家或省级学科专业竞赛活动中获奖。重视与国内知名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西安交通大学等重点大学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学生交流访学机制,先后有23批次到该校交流访学。

建院3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10000余名中高级管理人才,许多人已成长为企事业单位业务骨干或进入中高层管理岗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会计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求,培养具有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系统掌握会计、管理、经济、法律和计算机应用等知识,具备娴熟的沟通技巧,能够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胜任会计及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会计学专业下设ACCA方向实验班,按照学校、学院有关规定选拔学生进入该班学习。

主要课程: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财务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会计实验学、金融学等。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学制二年,修满学分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在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会计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从事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决策与分析、审计实务等工作。

●财务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诚信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数学、外语等工具知识,掌握扎实的经济、管理、法律、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娴熟的沟通技巧,能够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相关部门胜任财务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金融市场学、投资学、财务分析、税法。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学制二年,修满学分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在企业、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财务会计、财务指标分析、事财务制度设计和编写、报税纳税及内部审计等工作。

●物流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系统分析、设计、运营的基本方法与技术,熟悉企业物流运作,能从事物流与供应链系统优化、物流业务运作及组织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物流工程、物流信息管理、仓储运输管理、物流经济学、采购管理。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学制二年,修满学分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在贸易公司、工商企业、物流企业、铁路、航空、港口等企业的物流部门,从事物流设计与规划、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已有60余年的建设发展历史。2011年,学校进行院系及专业调整,原物理系和电信工程系合并组建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2012年,学院被评为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

学院现有物理学(师范类)、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4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326人。2008年,物理学专业获批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4年物理学专业被评为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物理学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为校级一流专业。物理学科教育硕士从2015年开始招生,电子学科与西安理工大学合作申请了硕士研究生工作站,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学院现有教职工90人,专职教师83人,其中教授10人(三级教授2人)、副教授4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4人,教师中博士和在读博士29人,硕士41人。陕西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人,陕西省“科技新星”1人。学院特聘中国科学院侯洵院士、北京邮电大学张平院士、清华大学张兴教授、北京大学吴学兵教授、北京大学吕劲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刘鹏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张岩教授、杭州师范大学李康教授、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谢华清教授等为学院客座教授,定期来校讲学。

学院下设物理学系、电信工程系、通信工程系和大学物理部,承担本院4个专业的教学任务和全校大学物理课程及实验教学、电子技术类课程及实验教学任务。目前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汉中市青少年科技培训基地1个。

在学科平台建设方面,物电学院已经建成理论计算科研平台、纳米材料制备科研平台、太赫兹波科研平台、信息与控制工程院士工作室等研究平台。学院现有1个校级重点学科,1个研究所和3个科技创新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省部级研究项目18项,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厅局级研究项目38项;获国家专利200余项,学术论文被SCI、EI收录200余篇,获陕西省政府科学技术奖5项。完成国家教改项目1项,陕西省教改研究项目3项。出版高校规划教材18部,获省级优秀教材奖2项,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

学院秉承“明德、砺志、博学、笃行”之校训,全面落实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形成了理工专业互补,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学生在“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智能汽车大赛“智能机器人大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机械创新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9项,全国二等奖61项,三等奖79项;在全国物理专业师范技能大赛上,获一等奖18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21项。学生公开发表论文150余篇,获国家专利150余项。

●通信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围绕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区域人才的需求,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培养具备通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通信工程领域软硬件开发、系统与网络的设计与应用、工程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能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工程应用、网络运营、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线性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与天线、通信原理、通信网理论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移动通信、现代交换原理等。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学制二年,修满学分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在通信公司、通信电子设备企业、广播电视台、网络运营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工程应用、网络运营、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在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成立于2011年9月,是由原数学系(成立于1958年)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成立于2000年)合并组建的二级学院。学院下设数学系、计算机系、信息管理系、应用统计系、大学数学教学部、大学计算机教学部、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机构。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工程等六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数学与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学学科是校级重点学科,2014年获批教育硕士(数学)学位授予权。

   学院现有教职工114人,其中专任教师95人,高级职称44人。汉江学者、陕西省优秀教师、省级优秀青年教师、省级师德标兵、省级科技新星、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9人,校级教学名师4人。学院2014年获得陕西省师德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大学数学教学团队”2016年被省教育工会授予“学雷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党支部被评为陕西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近三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各类省部级项目9项,厅局级21项,出版教材专著19部,授权9项发明专利,公开发表论文180余篇,被SCI,EI ,CSCD等各类检索32篇。

   学院在校研究生、本科生2000余人,近三年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计算机设计竞赛、全国软件杯设计竞赛、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25项,获得省部级奖励80余项。

学院坚持以需求为动力,以质量为根本,以“宏学启智,尚用求新”为理念,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条件建设,着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要求,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培养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完备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能力,能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或企业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微型计算机技术、编译技术、软件工程、软件建模、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数据挖掘、UML建模技术及应用、机器学习、人机交互技术。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学制二年,修满学分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在计算机系统开发、复杂应用软件设计、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多媒体技术、信息工程、计算机控制和基于计算的工程应用等现代高新技术领域中,从事研究、开发、应用与管理等工作。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学院成立于1986年,现设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五年制)城乡规划(五年制)四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学生1000多名。建院成立30多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近8000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61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教师28人,具有博士学位16人、硕士学位3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6人;具有国家注册建造师、造价师、岩土工程师、建筑师、结构工程师等资质11人,汉中市规划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建设工程等专家6人。设有土木工程基础实验室、建筑结构实验室、建筑学实验室、BIM技术与工程应用实训室,岩土与地下工程创新实验平台和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实验实践平台。

近年来,全院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检索24篇,主持国家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省级教改项目1项,校级科研及教改项目35项,编写教材23部。学院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先后参与了区域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工程材料性能检测、土工岩石性能测试、房屋安全鉴定等方面的工作。

面向新时代,学院将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明德、励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以本为本,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把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建成特色鲜明的二级学院。

 

●土木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土木工程师执业资格所必需的能力和素质,能够从事土木工程领域工程勘察、设计、建造、检测和管理,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土木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材料、测量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工程地质学、土木工程施工等。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学制二年,修满学分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主要从事土木工程领域工程勘察、设计、建造、检测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工程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土木工程技术基础及与工程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等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技能与能力,具有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工程结构、运筹学、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估价、工程造价管理、建设法规等。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学制二年,修满学分授予工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主要从事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及全过程项目管理工作。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始建于1978年,是在北京大学汉中分校校址上,由40多位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的老师筹建成立的机械系发展而来。目前学院是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

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和“能源与动力工程”5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有“智能制造及工艺装备”“新能源技术及应用”等研究所8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600余台套,总值达3000余万元。机械工程学科是陕西省重点优势学科,也是学术型硕士点和专业学位硕士点。

学院教师8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6人。近5年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0篇,被SCI、EI等四大索引收录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

学院在校学生2139人。近年来,学生在专业学科竞赛上,获省级及其以上奖励140余项,授权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180余项。“机械创新设计团队”2014年被团中央授予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本专业围绕现代机械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依据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守正出新,精工博艺”精神,具备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技术及其应用能力,能从事机械工程和相关交叉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Ⅲ,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精度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电传动控制,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学制二年,修满学分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在机械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控制领域,以及机械工程领域的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在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