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专升本《艺术概论》精选考点(二)
第四章 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主体即艺术家,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艺术家是从事审美精神生产的人。
考点2艺术家的修养和能力
艺术家的修养主要包括:(1)先进的世界观和审美观。(2)广博的知识。(3)深邃的思想。(4)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主要包括:(1)敏锐的感知能力。(2)丰富的想象力。(3)精湛的艺术技巧。
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作主体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
考点4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指创作者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以一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和审美思维方式,对原始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在头脑中形成艺术意象,酝酿、筹划作品内容与形式的思维过程。艺术构思的过程就是艺术意象的形成过程。
考点5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创作者选择并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将自己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最终呈现为物态的存在,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
考点6艺术创作的心理要素
艺术创作的心理要素主要包括:(1)审美感知。(2)审美想象。(3)审美情感。(4)审美理解。
考点7艺术思维
艺术思维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
第五章 艺术作品
考点1艺术作品的构成
艺术作品的构成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考点2艺术作品的层次
艺术作品分为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三个层次。艺术语言是创作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作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人类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作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或精神内涵。
考点3典型和意境
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具有丰富个性,体现了社会历史真实及其本质规律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环境等。意境是中国传统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是艺术作品中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考点4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与艺术作品的形式、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的整体性艺术特色。风格是艺术家创作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志。风格既包括艺术家个人的风格,也包括流派风格、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等。
考点5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考点6艺术思潮
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由于受到某种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艺术领域所出现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第六章 艺术接受
考点1艺术传播
艺术传播指的是艺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艺术信息在社会系统中的运行。构成艺术传播的五个要素是艺术传播主体、艺术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
艺术传播的方式有很多种。历史上先后出现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和数字传播等方式。在现代社会中,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现场表演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考点2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艺术鉴赏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再创造活动。
考点3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是根据一定的思想立场和美学原则、理论体系,对以艺术作品为中心的一切艺术现象进行理性分析和审美判断的创造性文化活动。
艺术批评的类型主要包括:(1)社会历史批评。(2)心理批评。(3)文本批评。社会历史批评主要对艺术作品所展现的人类历史与社会生活状况及其内涵加以剖析和评价,认为艺术作品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打上特定社会历史环境的印记,主张艺术作品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它对社会历史生活反映的深度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心理批评强调从艺术活动主体的心理及其艺术作品中表现的精神世界切入,对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展开分析与评判。文本批评认为艺术作品本身是一个自足的整体,其意蕴和魅力需要从文本去寻求。尤其注重艺术作品的文本语言和物质媒介。如20世纪西方符号学强调
对艺术作品本身或艺术符号的研究。
艺术批评的功能主要有:(1)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评判其审美价值。(2)通过将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对创作产生影响。(3)通过批评的开展,对艺术接受者的鉴赏活动及其消费予以影响和指导。(4)通过艺术批评,协调艺术与意识形态等其他领域的关系,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由于文档过大,更多试题及答案,在应用商店搜索【专升本必刷题】,即可刷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