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题含答案
2025 年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题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1.下列关于生态学研究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个体生态学研究生物个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B. 种群生态学研究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C. 群落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D. 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答案:A
2.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生物因子的是( )
A. 温度 B. 光照 C. 土壤 D. 捕食者
答案:D
3.植物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中,会出现茎细长、叶薄、颜色淡等现象,这是植物对( )的适应。
A. 低温 B. 高温 C. 弱光 D. 强光
答案:C
4.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种群个体的数量 B. 种群密度的大小不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C.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只能采用样方法 D.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所有动物的种群密度
答案:A
5.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 )
A. 种群中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B. 种群中各年龄组个体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C. 种群中各年龄组个体的迁入率和迁出率 D. 种群中各年龄组个体的性别比例
答案:A
6.下列关于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群落是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个体的集合 B.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固定不变的
C. 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D. 群落的演替是不可逆的
答案:C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 B.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C.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全球性的 D.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答案:D
8.下列属于初级生产者的是( )
A. 绿色植物 B. 草食动物 C. 肉食动物 D. 分解者
答案:A
9.下列关于食物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B. 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绿色植物
C. 食物链的长度是无限的 D. 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100%
答案:B
10.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B. 生态平衡的维持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C. 人类活动不会破坏生态平衡 D. 生态平衡一旦被破坏,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答案:C
1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只有直接价值
C.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D.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不会对人类造成影响
答案:A
12.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B. 全球气候变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C. 全球气候变化会影响生物的分布和生存 D. 全球气候变化是不可逆转的
答案:D
13.下列关于生态入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态入侵是指外来物种进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并对其造成危害的现象 B. 生态入侵不会影响当地生物的多样性
C. 生态入侵的物种一定是有害的 D. 生态入侵是自然现象,人类无法控制
答案:A
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 B.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可以用货币来衡量 D. 人类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答案:D
15.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B. 生态工程的目标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C. 生态工程的设计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协调与平衡原则、自生原理和循环原理等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答案:D
16.下列关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B.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绝对的
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包括形态适应、生理适应和行为适应等 D.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会影响生物的分布和进化
答案:B
17.下列关于种群增长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无限环境中,种群的增长曲线呈 “S” 型 B. 在有限环境中,种群的增长曲线呈 “J” 型
C. “S” 型增长曲线中,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 值)时,种群增长率为 0
D. “J” 型增长曲线中,种群增长率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而减小
答案:C
18.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B. 群落演替的类型包括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C. 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D. 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可能是形成顶极群落
答案:C
1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
A. 单向流动 B. 逐级递减 C. 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 10% - 20% D. 能量可以循环利用
答案:D
20.下列关于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
A. 综合作用 B. 主导因子作用 C.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D. 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 E. 阶段性作用 F. 生态因子的作用是固定不变的
答案:F
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______。
答案:生物圈
2.生态因子的作用具有综合性、主导因子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以及______等特征。
答案:阶段性作用
3.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______。
答案:生态幅
4.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一般可分为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______三种类型。
答案:集群分布(成群分布)
5.种群的年龄结构通常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______三种类型。
答案:衰退型
6.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______等方面。
答案:时间结构
7.群落演替按其起始条件可分为原生演替和______。
答案:次生演替
8.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组分和______组分两大部分。
答案:非生物环境
9.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______的特点。
答案:逐级递减
10.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可分为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和______循环。
答案:沉积型
1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______稳定性。
答案:恢复力
1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______多样性。
答案:生态系统
13.生态入侵是指外来物种通过人为的活动或其他途径引入新的生态环境区域后,依靠其自身的强大生存竞争力,造成当地______的丧失或削弱的现象。
答案:生物多样性
14.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______服务。
答案:支持
15.生态工程遵循的原理包括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自生原理和______原理等。
答案:循环
16.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可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和______植物。
答案:日中性
17.根据对土壤水分的适应程度,陆生植物可分为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和______植物。
答案:旱生
18.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年龄结构和______等。
答案:性别比例
19.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可分为捕食食物链、腐食食物链和______食物链。
答案:寄生
20.生态金字塔通常包括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______金字塔。
答案:能量
三、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只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包括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
答案:×
2.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阶段性,在生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相同的生态因子的作用可能不同。( )
答案:√
3.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
答案:√
4.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
答案:√
5.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相互独立的过程,没有任何联系。( )
答案:×
6.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所以生态系统永远不会被破坏。( )
答案:×
7.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答案:√
8.生态入侵只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
答案:√
9.生态工程的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
答案:√
10.植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方式只有形态适应,没有生理适应和行为适应。( )
答案:×
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简述生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方式。
答案:生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方式包括:
◦形态适应
◦生理适应
◦行为适应
1.简述种群的基本特征。
答案:种群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与死亡率
▪迁入率与迁出率
▪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空间特征
◦遗传特征
1.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答案:生态系统由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环境组分组成:
◦生物组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环境组分:
▪无机物
▪有机物
▪气候因素
▪土壤
五、论述题(20 分)
论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并举例说明如何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它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2.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物种丰富度: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高,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例如,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各种生物之间形成复杂的食物网,当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时,由于众多生物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系统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维持相对稳定。相反,物种单一的生态系统,如人工单一树种的林场,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容易受到病虫害等干扰的影响。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营养结构越复杂,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各营养级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越紧密,当某一物种数量发生变化时,其他物种可以通过替代或补偿作用,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比如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羊的数量突然增加,狼可能会更多地捕食羊,同时羊对草的过度啃食也会促使草的竞争加剧,一些生长快、耐啃食的草种比例可能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程度: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