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专升本艺术概论模拟题(含答案)
2025 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模拟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的代表人物是( )
A. 泰勒
B. 普列汉诺夫
C. 席勒
D. 弗雷泽
答案:B
2.下列属于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是( )
A. 模仿说
B. 形式美
C.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D. 集体无意识说
答案:C
3.下列艺术作品中,属于音乐作品的是( )
A. 《清明上河图》
B. 《命运交响曲》
C. 《茶馆》
D. 《天鹅湖》
答案:B
4.电影艺术诞生于( )
A. 1895 年
B. 1905 年
C. 1915 年
D. 1925 年
答案:A
5.下列不属于艺术作品的层次的是( )
A. 艺术语言
B. 艺术形象
C. 艺术意蕴
D. 艺术风格
答案:D
6.中国书法艺术常用的书体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其中字体规整、笔画平直的是( )
A. 篆书
B. 隶书
C. 楷书
D. 草书
答案:C
7.提出“艺术乃是有意味的形式” 这一观点的艺术理论家是( )
A. 克莱夫・贝尔
B. 黑格尔
C. 康德
D. 亚里士多德
答案:A
8.下列属于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系统的是( )
A. 海盐腔
B. 余姚腔
C. 弋阳腔
D. 以上都是
答案:D
9.下列艺术作品中,属于雕塑作品的是( )
A. 《蒙娜丽莎》
B. 《思想者》
C. 《最后的晚餐》
D. 《日出・印象》
答案:B
10.艺术创作的基础是( )
A. 艺术体验
B. 艺术构思
C. 艺术传达
D. 艺术鉴赏
答案:A
11.下列不属于艺术批评作用的是( )
A. 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
B.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
C. 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
D. 决定艺术作品的价值
答案:D
12.芭蕾舞起源于( )
A. 意大利
B. 法国
C. 俄罗斯
D. 英国
答案:A
13.下列属于中国传统绘画独特审美特征的是( )
A. 注重写实
B. 强调光影效果
C. 诗书画印相结合
D. 追求立体感
答案:C
14.艺术接受的核心是( )
A. 艺术欣赏
B. 艺术批评
C. 艺术创作
D. 艺术传播
答案:A
15.下列作品中,属于印象派绘画的是( )
A. 《自由引导人民》
B. 《格尔尼卡》
C. 《睡莲》
D.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答案:C
16.中国古代戏曲中,以表演滑稽、调笑为主的是( )
A. 杂剧
B. 传奇
C. 参军戏
D. 南戏
答案:C
17.艺术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
A. 形象性
B. 情感性
C. 实用性
D. 审美性
答案:C
18.下列属于建筑艺术的是( )
A. 故宫
B. 兵马俑
C. 《兰亭集序》
D. 《清明上河图》
答案:A
19.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取决于( )
A. 艺术家的个人气质
B. 艺术家的生活经历
C. 艺术家的审美趣味
D. 以上都是
答案:D
20.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兴起于( )
A.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B.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
C. 20 世纪中叶
D. 21 世纪初
答案:A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1.简述艺术活动的功能。
答案:艺术活动具有审美认知功能,能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历史等,如通过绘画、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时代风貌;具有审美教育功能,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地影响人的人生观等,如优秀文学作品传递正能量;具有审美娱乐功能,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带来愉悦,如音乐、喜剧表演供人消遣放松。
2.简述艺术作品中典型的含义。
答案: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社会本质概括性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典型人物是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独特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人物形象,如阿 Q,其 “精神胜利法” 独特又反映特定时代国民弱点。典型环境是围绕典型人物并促使其行动的特定环境,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体现艺术作品的深度和广度。
3.简述摄影艺术的主要造型手段。
答案:摄影艺术主要造型手段包括构图,通过对画面元素的组织安排,如对称、三分法等构图形式,营造美感和秩序,突出主体;光线运用,不同光线(如顺光、逆光、侧光)塑造物体形态、营造氛围,逆光可增强画面层次感;影调,通过黑白灰不同层次组合,表现情感,高调画面明快,低调画面深沉;色彩,运用色彩对比、和谐等关系,增强视觉冲击力,表达主题,如暖色调传达热情,冷色调表现冷静。
三、作品分析题(共三小题,任选其中两小题作答,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1.作品:《呐喊》(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作于 1893 年)
答案:从作品背景看,当时社会动荡变革,人们精神焦虑,蒙克自身也经历诸多痛苦,这些促使他创作此画表达内心感受。艺术风格上,属于表现主义,以夸张变形手法,将人物形象扭曲,色彩浓烈,如血红色天空,传达强烈不安恐惧情感。人物表现方面,画面中人物张大嘴巴尖叫,身体线条颤抖,周围环境虚幻模糊,强烈展现人类面对生存困境时的孤独、恐惧与绝望,揭示了现代社会人们精神世界的危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与深远影响力。
2.作品:《命运交响曲》(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
答案:背景上,贝多芬在耳聋困境下,仍与命运顽强抗争创作此曲。艺术风格体现其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旋律激昂有力,节奏紧凑。乐章之间对比强烈,第一乐章以激昂的主题展现与命运的搏斗,第二乐章抒情又蕴含坚定信念,第三、四乐章逐步推向高潮,表达战胜命运的喜悦。作品通过丰富的音乐语言,如多变的节奏、和声,展现出对命运的不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励无数人在困境中奋进,具有极高艺术价值与精神鼓舞力量。
3.作品:《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作品)
答案:背景为北宋经济繁荣,城市发展。艺术风格上,是风俗画典范,以细腻写实笔触描绘市井生活。画面构图采用散点透视,从城郊到城内,依次展现各种场景。人物表现极为丰富,不同阶层人物形态、动作、表情各异,生动展现当时社会各阶层生活状态,如船夫划船、商人交易、百姓休闲等。它全面反映北宋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与艺术审美价值,让后人直观了解北宋社会风貌。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
1.论述艺术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艺术创作过程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三个阶段。艺术体验是基础,艺术家在生活中通过观察、感受、实践积累丰富素材与情感,如画家游历山川获取灵感,作家深入生活感受人间百态。艺术构思是核心,艺术家对体验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形成艺术形象与作品整体框架,像雕塑家在脑海中构思雕塑造型,剧作家构建剧本情节与人物关系。艺术传达是将构思成果用特定艺术语言与表现手段呈现出来,如音乐家通过音符、节奏创作乐曲,画家运用色彩、线条绘制作品。三者紧密相连,艺术体验为艺术构思提供素材与情感动力,艺术构思指导艺术传达,艺术传达使艺术构思得以实现,共同构成完整艺术创作过程,缺一不可,相互促进,优秀艺术作品诞生需三个阶段有机结合。
2.结合具体艺术作品,论述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答案:艺术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以达・芬奇《蒙娜丽莎》为例,当时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强调人文主义,人们对人性关注提升。画作中蒙娜丽莎自然生动形象、神秘微笑,反映当时人们对人性美的追求与对美好生活向往,体现社会生活对艺术创作影响。同时,艺术对社会生活具有能动反作用,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如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通过七个故事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要历史时刻,激发观众爱国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促使人们为国家发展奋斗,在精神层面影响社会生活。艺术从社会生活获取创作源泉,又以独特方式回馈社会生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人类文化发展与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