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专升本《政治》简答题汇总(六)
第五章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一、辨析题
1.劳动创造了人。
【答案】正确。因为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和最本质的实践活动,它提供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形成了人类社会关系,制约着人类经济的、政治的、精神的等全部社会生活。
2.阶级起源于暴力掠夺。
【答案】错误。阶级的产生需要两个前提:一是剩余产品的出现:二是社会分工引起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而这两个前提都是生产发展的结果。因此,从起源上讲,阶级的产生是经济原因,即生产的发展所导致的,并非起源于暴力掠夺。事实上,在原始社会也曾出现暴力掠夺,但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私有制,因此并未导致阶级产生。
二、简答题
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2)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4)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5)社会意识具有能动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四、论述题
1、运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
【答案】(1)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从根本上决定着精神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有巨大的反作用,是物质文明成果得以正确利用并进一步发展的保证,它规定着物质文明的方向,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认识工具和社会环境。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的精神文明,它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方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物质文明是基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牢牢把握,毫不动摇,但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破坏,甚至社会也会变质。
(3)在把物质文明搞得更好的同时,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使得“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进行。
由于文档过大,更多试题及答案,在应用商店搜索【专升本必刷题】,即可刷题使用~